今天是:

未来可期:鄱阳湖区人鸟和谐-j9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30    浏览:475
【字体:

 

12月27日,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专家一行4人驱车前往南昌市 新建区恒湖综合垦殖场观察候鸟栖息情况。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员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鄱阳湖中的喜鹊湖、上茶湖、饭湖等区域,了解越冬水鸟现状、洲草利用与放牧、干旱与矮围整治进展等情况,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观察发现湖区东方白鹳数量较多,仅上茶湖有近300只在休憩,可能得益于长江大保护鄱阳湖十年禁渔。恒湖综合垦殖场,常见到灰鹤与豆雁及鸿雁群在稻田觅食。

 

在上茶湖休憩的国家级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下午前往新建区昌邑乡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区太汊湖保护管理站昌邑乡甘四联圩,调查农田鹤类和雁类资源观察越冬水鸟生活习性初步估计保护区内水鸟数量过万但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白鹤、白枕鹤、白头鹤和灰鹤等的数量不如一堤之隔的稻田多正如鸟类学者smq教授所言,白鹤等候鸟原本是冲着中国最大淡水湖来越冬的,结果落泊在鄱阳湖滨农田觅食。白鹤主要聚集在上饶市余干县插旗洲和南昌高新区鲤鱼洲,数量分别是4150只和1560只,两处白鹤数量(5710只)占我国目前最新统计白鹤种群数量6900余只的82%以上。

 

鄱阳湖保护区大汊湖站自然教育设施

 

鄱阳湖保护区蚕豆湖的越冬鸭类

 鄱阳湖草食性的鹤类和雁类自2015年以来逐渐在向农田扩散,越冬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嗜食鱼类等动物性食性的鹳类、鹭类和鸬鹚等水鸟数量增加,与长江江豚一道共享鄱阳湖10年禁渔的成果,但同时也为滨湖水产养殖户带来了烦恼。鸟类数量和觅食环境变化与鄱阳湖水文情势环境容纳量生态协同管理问题息息相关,鄱阳湖区人鸟冲突问题不容忽视!

 

江西省气象局原总工殷剑敏研究员调研鄱阳湖

 专家一行继续在联圩镇和成新农场调研,下午5时许返回南昌。晚上,江西省生态学会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线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一致认为,鄱阳湖亟待开展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加强鄱阳湖管理机制创新,统筹--鱼(豚)--人与湖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同时也需要加强候鸟食堂的管控和科学监测,让白鹤早日逐步回归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天然湿地,达到人鸟和谐鸟线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建设可复制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矮围整治中

  

白鹤在插旗洲田园鹤谷高峰期数量达4150只

 

白鹤在新建区成新农场翻耕农田觅食慈菇和香附子等

 

文/戴年华(江西省生态学会/江西省科学院)


网站地图